7月30日,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球最大单体展厅——A11展厅首榀桁架成功吊装。A11展厅由工业公司承建,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,相当于7个标准国际足球场大小,建成后主要用于飞机、游艇展览和大型体育赛事、演唱会等。
7月30日上午9时38分,骄阳似火,万里无云,A11展厅吊装区警戒线外人头攒动,项目班子、吊车司机、司索工、信号工、安装工全部就位,随着总包项目经理的一声令下,吊装正式开始。吊车司机爬上车辆,在信号工的指挥下,熟练的握起操纵杆;司索工在钢材中钻来钻去,反复检查捆绑是否坚固;安装工检查安全带、爬梯防坠器,登上操作平台进行螺栓安装。警戒线外,项目班子和观摩人员举目注释,现场工人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。170吨重桥桁架被2台重型履带吊稳稳吊起,上升、平移、对接、安装、就位。全程工序完全按照计划执行,首榀桁架吊装取得圆满成功。而成功的背后总是艰辛的汗水和不为人知的故事……
攻克技术难题,采用双机塔吊
一个铸钢节点重达8T,一榀桥桁架重量至少增加96T,意味着吊装过程中每一段桥桁架重量将达到200T,极大地增加了桥桁架的安装难度。如此庞然大物,该如何安全精准的安装到指定位置?
通常情况下,可采用大于200T的履带吊原位吊装。于是项目部采用三维模型模拟吊装,可是过程中发现,桥桁架不可避免的会与履带吊出现碰杆问题,一旦碰杆,则吊车倾覆,甚至导致更严重的事故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总包项目经理多次查阅资料并召开会议,由于三维模拟反复失败,于是他亲自寻找类似案例,根据特殊的工况进行创新设计,与技术团队一起寻求解决办法。工地上展厅钢柱下,他来回穿梭,写写画画,反复模拟测算,最终选用双机塔吊。
反复多次演练,确保万无一失
攻克了桥桁架与履带吊碰杆问题,选择双机抬吊原位吊装的方式,就在项目部一片欢欣之时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:双机抬吊对同步性的要求特别高,误差范围必须控制在10mm以内,否则吊起物将在30m高空自由转体,造成重大安全隐患且严重影响桁架的安装精度,后续桁架则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部无法顺利安装。
项目部克服场地不足、天气恶劣、施工节点压力大等诸多不利因素,多次对信号工、司索工、安装工和吊车司机进行交底培训,将每一次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讨排查,征集解决方案。根据技术部的要求,严格控制两台履带吊的起吊速度,提升速度要控制在0.8m/分钟,行走速度控制在0.5m/分钟,构件在高空转动幅度不能超过±5°。最终吊装过程安全可控,高空转动幅度控制在±3°,肉眼几乎看不到晃动,赢得现场一片掌声,在工友们的笑容中重桥桁架稳稳的落在了钢柱上。
推行军事管理,磨砺团队毅力
技术难题得以攻破,吊装程序高效有序,得益于管理团队正确的决策,也反映了会展人超强的执行力。项目班子、管理人员、不同工种工人各司其职,现场沟通反馈高效有序,每一个步骤都按时到位完成,至此全球最大单体展厅首榀桁架吊装圆满成功,充分体现三局人不畏艰难、敢于挑战的争先精神!